无央之界论坛

Boundless Space
现在的时间是 2023年 12月 8日 周五 7:41 pm

当前时区为 UTC + 8 小时




发表新帖 回复这个主题  [ 1 篇帖子 ] 
作者 内容
帖子发表于 : 2012年 9月 29日 周六 1:45 am 
离线
初来乍到

注册: 2011年 10月 29日 周六 10:06 pm
帖子: 12
今天在无央之界论坛上看到如下一段文字:

:“我来澄清一下我原来的问题:

大乘、金刚乘首重菩提心,这个大家都承认吧,那么让众生速速解脱应该是首要目标,

释迦佛在世时的种种言行表明他认为证到四果是达到这个目标的最有效的手段,大乘和密乘在让众生速速解脱方面有什么超越小乘的呢?

而从历史看,大乘和密乘兴起后,真正得到解脱的人少了,

反观南传佛教,自从上个世纪内观禅修复兴之后,成千上万人受益证果,证明释迦世尊的原始教法是行之有效的。

那么为啥还需要大乘和密乘呢?
向诸位真诚请教”



看了以上文字我做个回答:
答:在阿谛达,艾克哈特。托立大师,阿玛斯 他们看来南传是彻底的,不是小乘的,确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要实行度人的慈悲心最好的方式就是自己先解脱,而不是先去帮助别人,自己不能解脱怎么能帮助别人呢?这只是空谈而已,自身都难保,怎么去帮人呢?如果一个很慈悲想去帮助别人的人,他一定会先充实自己,让自己知道什么叫解脱再说,就像想做个老师去教别人知识,那这个人该怎么办呢?肯定是先充实自己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否则怎么去教别人呢?就算想去度别人,也只能想想而已,实际却帮不是什么,所以我的看法是先做自了汉,在去了别人才是最实在的,并不是说不去帮别人,而是看到客观事实是“帮不了”,你必须先培养自己有帮人的能量再说,而且现在的南传的修行人比大乘的证悟的人多,大乘人口口声声在说,要帮大慈大悲帮助别人,说自己是大乘的,但有看到真正积极的帮助别人吗?如果自己的贪心,噌心这些私心没降服,怎么可能积极的帮助别人呢?能帮别人什么呢?自己没解脱的话,自己都还没自了,怎么去帮助别人呢?人只能给别人自己所拥有的,如果你是个没解脱或“自了”得还没达到的人,还很多痛苦,那你能带给别人快乐吗?你能带给别人的也只能是痛苦,你也不知道怎么带给别人快乐,如果你是个解脱的人,就可以带给别人解脱,因为你走过,所以也就知道怎么帮别人,一个慈悲的人看到众生的痛苦,想帮他们解脱一定会回到先解决自己的问题再说,如果自己没解脱就去帮别人,自己都还有无明,那只能是以盲引盲两个都掉到河里,不但可能帮不上忙,还误导了别人,何况一个解脱的人看到这么多人在受苦而不想去帮助别人是可疑的,说南传的人不去帮助别人也是不客观的,实际观察的话,南传的的那些尊者许多都非常积极的在弘法,像内观,隆波田,阿姜查,阿姜曼,马哈希,葛印卡,隆波通等等许多尊者都是很积极的在弘法帮助别人,这怎么能说他们是自了汉呢?再说那些学大乘的未必有这样的能力和积极慈悲心去帮助别人,而且泰国,缅甸都是佛教国家,整个国家基本都信佛,如果学南传的人都是小乘自了汉,不去帮度众生的话,又怎么能让整个泰国,缅甸都信佛呢?,泰国,缅甸那边的出家人非常受大众的尊重,但大乘区却没有这么尊重,这是为什么呢?所以说菩萨道如果不是建立在解脱道基础上的话,是没有用的,你帮不了别人,不伤害众生就不错了,如果没有建立在“自了”的解脱道基础上,还没降服自己的贪心,憎心(三果就熄灭了,四果连痴心也永尽了),你不去伤害别人就不错了,也许在读佛经时口口声声在说要慈悲对待众生,要去度众生,但突然众生和你有利益冲突或骂你,打你了,马上可能就起噌恨心了,或者如果贪心欲望没降服的话,可能就会为了自己的私欲而伤害众生,欺骗,争夺都是可能的,在修行人中这都是非常常见的,这去看看这么多学佛人很容易就可以看到,这是客观的事实。所以到底什么是小乘,大乘,是值得重新评估的,大乘评价南传不究竟,经常也会提到的一点是,南传只证到空,而没有体证到空有不二,关于这点,在南传经典里确实没怎么看到空有不二的记载,南传基本也不谈本心,本体之类的字眼,(至少在《阿含经》是不谈这些的,现在的一些南传法师却也谈)这确实很容易就让人联想到不究竟,因为最高境界确实是空有不二的一体境界,我想先不下定论去说南传没体证到空有不二境界,先从南传的四个果味来说,南传中证悟到初果,身见就破了,也就是说只把身体当成自己,和别人 及世界的隔阂就破了部分了,贪,噌也薄了很多,苦也少了很多,到了三果贪,噌就止息了,苦也基本消失了,也得到很受用,到四果不仅贪,噌没有了,而且连无明也没有,也就是彻底解脱了,这就是南传四个果位的分法,那从这样的说法来分析。
1:有这样的解脱受用,很难说南传是没证悟到本心或本体的,虽然佛陀确实不谈,但证悟本心是宗教修行的精髓,无论哪个宗教都是,佛教的禅宗里有说过,“不识本心,修法无益,佛佛唯传本体,师师密付本心”但原始的佛陀却不去谈本心,但如果按禅宗或其它许多大师的说法,如果没有证到本体就无法得到解脱受用,但为什么在南传果位上去明明说到三果就贪,噌就止息了,要让这些心态不见,没有大受用是不行的,禅宗被大乘佛教称为最顿的佛法,但即使禅宗里的开悟都还无法贪,噌完全熄灭,还需要悟后起修,还不稳定,这里就是一个值得探讨的地方,我个人的看法是,佛陀怕别人执着于本体,或本心之类的东西,所以他不去提这些字眼,他的方法只强调放下,是用反面破的方法,破除一切的执着,连本体的概念都不让人执着,也许他当时发现一些人会执着于本心的概念,自己没有亲自证悟,却因听别人说有个本心可得,所以就开始执着本心了,所以佛陀回避了本心,神,道,万物源头等这些说法,我记得《钻石途径》的创立 者阿玛斯曾经对于这个问题提起过, 他说:“佛法(指南传)一向不提“真我”等这样的字眼,因为知道里面的危险的地方,但他又说有时候不提本体有时候会变的很困难”所以看的出来上师们的作风是不大同的,提本心也是有利有弊端的,在阿玛斯看来事实如此,既然他知道提真我,本体这类字眼会有危险,但他为什么还去提呢?说明对于他来说,还是提比较适合他或他的学生,虽然他知道有副作用,但也没办法,是药都会有三分毒,这是我对阿玛斯心态的推测,许多大师他们证悟的可能相同,但传法的风格却可能很不同,这也在这么多体系虽然在终极证悟上相同,但在理论和方法上却很不同的常见现象上也可以看出这一点,所以是不是说不谈本体就不究竟是值得思考的,这是原始佛陀的风格,不谈本体也自然就不会说空有不二这样的说法了,或者是我是万物,万物是我,万物不异于本心,一切都是本心的游戏这样的说法佛陀自然会回避掉不说,所以如果说从南传佛教佛陀描述的四个果位的受用解脱程度来说,很难说没有证悟到本心,如果说证悟到了,那佛陀为什么不指出本心的存在呢?最可能的解释或唯一的解释就是怕人概念上执着本心,形成解脱的障碍,而且原始佛教的佛陀说四果的时候就连最后的“无明”也消失了,那说明他已经证悟彻底了,如果还没彻底就还会有不明白或无明的地方,所以那怎么还会有大乘佛教说的“不究竟”不明白呢?我想大乘佛教后来评判原始佛教不究竟正事从佛陀不谈本体和空有不二的字眼或语境和那时候注重出家修行的缘故而来评判的,如果这是佛陀想故意回避掉的,那后来的大乘佛教的评价就是不客观了,对于评判别人或体系,从我个人的见识来说,我认为即使证悟到相当高,甚至最高境界的人也未必是客观的,就拿阿谛达来说吧,他的证悟在许多人眼中因该算是高了,但他对拉马那.马哈希的评价早期和晚期是不同的,他早期说拉马那。马哈希是第七阶段的最高证悟者,但后期他反复考量了拉马那。马哈希的教导和修行方法,他最后说拉马那。马哈希只是第六阶段的证悟者,在拿肯。威尔伯来说,他也算是有很高的证悟,从他的《一味》的描述自己的证悟来说,他也证悟到最高境界,虽然还没达到永不退转的境界,他在23岁之前就证到这样的境界过了,而且他也广学博闻,但他也一样在评价体系上前后不一,在他早期的作品《意识光普》和《事事本无碍》上我看到一句话说的是,他说“小乘佛教强调反面,基督教强调正面,而大乘佛教却有意平衡正反两面,虽然每个派系说的角度不一样,但他们达到的终极境界是一样的”,而在后期作品如《恩宠与勇气》和《一味》上却说小乘没证悟到最高境界,在《恩宠与勇气》里也和大乘佛教传统说法一样说小乘是自了汉,为自己,不究竟还有自我等说法,所以去信他们的前面的还是后面的呢?其实这样前后不一,自己把自己曾经说过的否定掉的,许多大师身上都可以看到。这也说明即使证悟到最高境界也不能保证不放错和面面俱到和客观,除非证悟到最高境界后就无所不知了,但这是不可能的,从古只今没有证悟的人是无所不知的,说实在的,真有这样的人,活着也就没什么意思了,因为什么都知道了,或者也就没有惊喜,新鲜感了,一切都是老旧的,因为都已经知道了。所以现在有些大师在说自己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我认为这只是方便法吧了。其实是不可能的。
所以那些评价南传是小乘的人是不是究竟证悟的不说,即使是究竟证悟的是不是客观也值得思考,如果原始佛陀当 初的用意是回避的说法,那他们能肯定明白佛陀的心声吗?还有肯。威尔伯很熟悉的阿谛达本人说原始佛教的佛陀是第七阶段的究竟证悟的,那他和肯。威尔伯的说法是不一样的,听哪个呢?为什么会不同,这都是值得思考的。
2:关于大小乘之说在南传的经典里是看不到的,佛陀说他自己也说自己是阿罗汉,说和他的弟子的阿罗汉证悟者境界是一样的,没有什么不同,大小乘之说,阿罗汉不究竟,焦呀败种 等这些说法是后来的一些经典里出现的,我看这些经典的作风和原始佛陀非常的不同,甚至一些方面是背道而驰的,观察历史的那些开悟的大师前后性格作风虽然可能不同,但变的如此不同的事很难见到的,现在基本上去了解过佛教流变过程或对灵修界知识比较丰富的人基本都知道,后期的大乘佛教的经典是怎么来的,这个就不用多说了,从种种迹象来看,也不可否认的现实。难怪许多学者都说大乘佛教的经典是后来的人编出来的了,像阿谛达之类的大师也是这么认为的,南传的那就更不用说了,我想先不去下这样的定论,但种种迹象看来是很有道理的,假如现在的一些大乘的大师知道佛教的流变过程,但他们任然这么说大乘是真正的佛陀讲的,而他们心里清楚事实并非如此,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把自己教的法说成不是佛说的似乎不大妥当,何况只要能让人解脱是不是佛亲自说的有什么关系呢?
3:接下来我想对这位道兄提出的:“反观南传佛教,自从上个世纪内观禅修复兴之后,成千上万人受益证果,证明释迦世尊的原始教法是行之有效的。

那么为啥还需要大乘和密乘呢?” 这个问题做出我个人的回答

我的观点是,南传是有许多人受用,而且比大乘的一些只在谈理论的体系,确实受用的要多的多,南传无论怎么样都会围绕“四念处”的修法,这是很实际的,但至于为什么还需要大乘,密乘,我想这是因为有这么多人存在,就需要这么多法门,因人的需要而设,还有根据大师的性格和观点而设,印度教和基督教,伊斯兰教里的理论和方法和原始佛教有些地方也不同,但这些宗教也有许多的解脱者,他们宗教的人可能不大适应南传的方式,所以这是因人而异的,就拿阿玛斯来说,他就喜欢谈本体,但原始佛教不喜欢谈本体,这就是风格和面对的学生不同的缘故而形成不同的情况,还有葛吉夫,他也不大愿意谈本体,他说内在永恒素质不是本来就存在的,而是要努力去创造出来的,这和谈本具佛性的许多大师作风是不同的,难道葛吉夫会不知道本心是本来就存在这回事吗?奥修的对这一点的评价是,葛吉夫的方便法这么说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所以说老师的风格和他们要面对什么样的学生等这些因素的存在才会有这么多的理论派别方法存在。
4:你说;"释迦佛在世时的种种言行表明他认为证到四果是达到这个目标的最有效的手段"
答:原始佛教确实是这样的,自利利他这就是他们顺序,佛陀甚至强调要证悟阿罗汉才让你去独当一面的弘法,他认为 你要先成为个明白人,才能去弘法,他也说过,“洳意不可信,得阿罗汉果方可信洳意”,这说法确实是很有道理的,自己首先要成为解脱和明白的人,如果自己还有贪,噌,无明,这么去帮别人呢?修行人都知道,要把自我的贪,噌 完全熄灭是多么困难,无论修的法门多么的大乘,多么的顿,无论是禅宗也好,大圆满也好,要降服自我,让贪,噌彻底熄灭,达到南传说的痛苦烦恼永尽,绝对没那么容易,许多在修禅的,大圆满的今生达不达的到都是问题,那这么还能去说南传是小乘呢?如果说小乘,那能不能先达到南传这样的解脱受用再说?而且原始佛陀曾经说过修四念处只要精进用功最多7年就可以证阿罗汉,因缘好的话甚至只有7天就够了,南传是说这一生就可以成就的解脱自在的。从南传的一些法师的证悟经历来看,确实很多人都很快就可以受用,他们彻不彻底先不谈,但确实有很大的解脱受用。这是不能忽视的事实。


页首
 用户资料  
 
显示帖子 :  排序  
发表新帖 回复这个主题  [ 1 篇帖子 ] 

当前时区为 UTC + 8 小时


在线用户

正在浏览此版面的用户:没有注册用户 和 1 位游客


不能 在这个版面发表主题
不能 在这个版面回复主题
不能 在这个版面编辑帖子
不能 在这个版面删除帖子
不能 在这个版面提交附件

查找:
前往 :  
cron
POWERED_BY
简体中文语系由 PHPBB中文翻译小组 维护制作